節錄新聞片段:近日發生多起社會事件,剛好聯合報記者找我詢問相關資料。在此轉錄,提醒大家注意。
資料來源為Synopsis of Psychiatry 9th edition。
醫生:虐童者心理傾向退化
2015-07-17 03:17:45 聯合報 記者林麒瑋/竹縣報導
新竹縣竹東前天發生幼童遭受飢餓、缺水等虐待,兩歲男童甚至遇害,憾事肇因父母不負責,拿照顧孩子鬥氣,托養失當,導致孩童遭虐待。精神科醫師指出,施虐者心理狀態傾向於退化,「將過多責任跟不合理期待丟在嬰幼兒身上。」
台北榮總新竹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貞柏說,施暴者會認為孩子哭鬧是過於依賴、不乖,或甚至故意。他指出,孩童家庭居住環境過於擁擠、父母社會化程度低、藥物濫用、失業或房屋繳不出租金、情緒不穩定,都可能增加父母施虐可能。另外,孩子有體弱多病、智能偏低、好動或愛哭、被認為難帶,也會增加被虐風險。
「受虐的官方數據通常低於真實情況。」美國心理醫學於1999年調查指出,受虐兒有六成是遭到忽略(不滿足需求,如不給食物),二成被打,一成三遭性虐;國外數據不一定適用國內,但官方數據通常低於實情則相同,受虐黑數是不可忽略的問題。
目前,新竹縣受理個案通報,就會介入調查,派社工每個月一次家庭訪視,定期追蹤,並視通報個案發展情況調整訪查次數,但遺憾社會角落仍有兒少受虐、家暴,施虐者不願讓外界知道,受虐者不知管道求助,社會救援系統進不去,待援家庭出不來。
新竹教育大學幼教中心主任許玉齡提醒,幼托中心也是保護幼童第一線,幼教老師應有「幼兒教育不是只教小孩,而是整個家庭」觀念,發現幼童有不明傷痕或瘀青、未更換衣物、精神狀況不佳,都須主動關懷。
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7315/1060854-醫生:虐童者心理傾向退化